您的位置: 首页 >保健之窗>科学育儿>详细内容

科学育儿

儿童健康小常识大全:疾病 (一)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03-08 09:14:5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1、新生儿疾病筛查 某些遗传代谢病、内分泌病在新生儿出生时,尚无症状,但可以进行筛查,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,以预防症状出现及严重后果的发生。 新生儿筛查的常见病种有:苯丙酮尿症、半乳糖血症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、G—6—PD缺陷症。此外,尚有枫糖尿症、胱氨酸尿症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,因发病率不高,我国尚未引入筛查项目。 采血筛查时间以出生72小时为宜,凡筛查结果为阳性者,必须重复1~2次筛查,间隔一周,经2~3次筛查为阳性者,应进行确诊实验检查,一旦确诊即可开始治疗,一般是在生后1~3个月以内进行,并应长期随访。

 2、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,预防和治疗脱水是降低腹泻死亡率的关键,脱水纠正靠液体和电解质,方法有两种: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,口服补液简便、安全、家长易掌握,轻、中度患儿可用此法治疗,静脉补液只有在严重脱水或患儿呕吐及口服补液失败时使用。

 ①、口服补盐液 根据腹泻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及比例以及小肠对糖、盐及水份的吸收原理,WHO、UNICEF推荐口服补液配方为:氯化钠3.5g 枸橼酸钠2.9 g或碳酸氢钠2.5g 氯化钾1.5g 无水葡萄糖20g,以上配方溶于1000ml水中。 患儿一腹泻就要开始用,不要等到脱水症状出现时才用,液体的入量要比正常多,尽管有些患儿可能没有脱水症状,也要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进水,坚持继续喂养,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患儿,要坚持母乳喂养,不要减少喂养次数,反应增加喂养次数,不要给患儿进商业饮料,因为它们多数是高糖溶液,因渗透压高,可加重腹泻。 当腹泻伴脱水时,最初4小时口服补液用量一般按75ml/kg,在4小时内缓慢给予。患儿呕吐,可停10分种后再继续喂,在喂口服补液时可能仍有腹泻,故用量应根据检查情况随时进行调整。 

②、护理 1)、轻型腹泻患儿可留在家中观察,室内要求安静、清洁、通风。 2)、要有专人护理,详细记录饮食量与大便次数、性状。 3)、有呕吐者要侧卧,防止呕吐窒息。 4)、醒时要抱起玩耍。 5)、勤换尿布,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(女孩子要先洗外阴,再洗肛门),防止尿布疹、红臀,洗完后需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臀部皮肤,扑上爽身粉,如有红臀可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外涂药物。 6)、患儿如无明显呕吐仍应继续给予饮食。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喂哺,但可缩短每次喂哺时间,以减少进入量。人工喂养可喂以稀释牛奶(可按2份牛奶加1份米汤或水),如因脂肪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泻可采用半脱脂牛奶(冷藏后去掉上面一层奶油)。已断乳的小儿可喂以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(如牛奶麦片粥,土豆泥,蛋黄粥,烂面等),避免不易消化和多脂肪食物。 7)、大便性状好转后,可逐步恢复饮食,恢复饮食要由少到多,由稀到稠逐步调整,一般需要7-10天恢复到原来的饮食,不宜操之过急,否则易引起复发,但必须指出不能因为怕复发而较久地喂给过稀的食品。 8)、如轻型腹泻患儿经一些方法处理后病情反而加重、腹泻呕吐频繁、脱水严重、伴有高热、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、大便中有脓血或腹泻长期不好应去医院作进一步诊断与治疗。 9)、患营养不良症、佝偻病和肠道外感染时,应及时治疗。

 ③、如何预防 预防腹泻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:婴幼儿合理喂养、个人卫生、食品清洁、安全清洁饮水、粪便处理和预防注射。针对这六个方面,WHO提出了七点行之有效的措施:母乳喂养,改进辅食添加,提供干净的饮用水,饭前、便后用肥皂洗手(母亲做饭前和喂养小儿前要洗手),建立清洁卫生厕所,及时处理小儿粪便,保证卫生安全,完成小儿计划免疫。



来源链接:http://www.qbaobei.com/chengzhang/703890_3.html
著作权归分享者所有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